二手車,車網,賣車網-12名美國高官到清華培訓:軍方情報學員增多


 

12名美國高官到清華培訓背後:軍方情報學員增多

培訓現場。張旭東攝

前不久,北京美麗的清華園迎來瞭一批特殊的學生。12名來自美國國務院、國防部、國土安全部、海軍等部門的高級政務官走進中國高校校園,參加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“中美高級政府官員培訓班”。該項目美方由美國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和白宮下屬官員培訓機構美國聯邦行政學院負責,至今已成功舉辦兩屆。

美軍方情報學員增多

遊瞭紫禁城,吃瞭烤鴨,體驗瞭北京地鐵,收到瞭紀念衫後,美國人更關注中國的政治體制、決策過程以及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大。

“學員們都是自己報名前來的。” 清華大學中美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說,“他們有的直接處理中國事務,有的負責全球性事務,其級別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司局級。”

與上屆培訓班相比,這次受訓的美國官員中來自軍方和情報分析部門的負責人比例上升。“兩年前的第一屆是35%左右,今年則達到一半。”孫哲透露。

清華大學根據這些學員的意見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課程,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,美國“學生”從中國老師那裡瞭解瞭中國的政治制度、軍事、外交、經貿和能源等政策情況以及決策制定的細節和過程。

課程還特別設置瞭提問環節,學員們可以問自己關注的話題。不少美國官員不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,提出的問題頗為尖銳,比如“腐敗是不是已經變成一種文化?”“中國的決策機制能否體現全體民眾的意見?”中國學者對此也毫不避諱,擺事實,舉例子,盡量讓美國官員瞭解中國。

摩擦增多更需相互瞭解

“培訓班是2009年我和其他一些中國學者一起設想的,想法提出後,立即得到美方積極響應。2010年辦瞭一屆,效果很好。”孫哲說,“此次培訓的目的是向美國官員介紹‘中國的和平發展’。”

近年來,中美兩國政府高度認可雙邊關系的重要性,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,中美之間的摩擦也在增多,這就更需要雙方增進相互瞭解。

為此,此次授課打破瞭傳統的單方面對外宣傳模式,在介紹中國基本情況時,會兼顧客觀性、學術性和時效性,選擇中美關系中美國人最關心的問題展開探討,“用美國人習慣的方式交流,給他們擺事實,講道理。”作為主講人之一的楚樹龍教授說。

美國智庫哈德森研究機構的高級主管克裡斯托弗·福特培訓後認識到瞭中國政治的復雜性及多樣、快速變化的現實:“我開始意識到,對於這樣一個龐大復雜、又正以令人眩暈的速度發展的國傢,要瞭解它有多難。”

國際戰略專傢、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於鐵軍認為,美國官員積極參加培訓,既體現出對中國的重視,也是中國在中美關系中國際地位提升的表現,“中國正以更加自信的態度向世界介紹自己。”

拓交流渠道增戰略互信

“中美之間存在戰略互疑,而這種中間層的瞭解能夠增加戰略互信。”於鐵軍如是評價道。然而業內人士指出,中美之間的交流仍然受到限制,還需進一步拓寬交流的深度和廣度。

在孫哲看來,中美建交30多年來,雙方官員的交流受到很多限制。即使有直接的交流,也停留在隔著長桌、面對面的談判模式階段。“缺少像毛澤東與尼克松、基辛格那種帶人情味的交流。”

除瞭官員,美國也希望能更多地聽到“普通人”的聲音。美國前任駐華大使洪博培 (微博)指出,改變雙邊關系最終需要依靠日常商業、文化和社會交流,“要創造性地與中國政府以外的民眾接觸,讓民眾之間的關系繁榮起來。”

在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下,兩國的民間交流近年來正逐漸形成寬領域、多層次、廣覆蓋的新格局。以美國“10萬人留學中國計劃”為例,近3年,有4.3萬美國學生來華留學,45個州7100多名中小學校長、教師、大中小學生以及2100名大學生獲專項獎學金和漢語橋培訓項目資助來華讀書,書寫著他們的“中國故事”。

“中美關系復雜但並不脆弱,復雜但並不無解。”國際關系專傢、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傢棟表示,隻有兩國本著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的思維模式,管控分歧,才能為雙方乃至世界營造一個和平、穩定的發展環境。田 麗 任博雅 吳 珂(人民日報海外版)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二手車網 車網 賣車網
    全站熱搜

    m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